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署,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试验试制、工艺技术及方法研究、产品检验等共性技术需求,积极推进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构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当学校打开“院门”与企业“碰撞”,教师与学生能获得什么?服务于某医疗器械公司的扬州职大教师卢志华对此深有感触。虽然才任教2年,但经过半年实战训练,卢志华已与企业合作完成了一项横向课题,并申请了江苏省产学研项目立项。职业生涯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卢志华更看重的是“学生爱上我的课了”:“以前教的都是理论,现在有了鲜活的案例,企业需要什么,我就给学生讲什么。”
“企业的市场敏感性是很强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最缺的恰恰是对市场的敏感性。”科技产业处负责人表示,当教师与企业建立了良好联系、能方便地进出企业时,就能迅速地将企业需求带进学校、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为了帮助师生更好地创新创业,学校在科技产业综合体内特别开辟了师生众创空间基地——浩峰睿创空间。众创空间打破传统工位招租形式,以“前店后院”的特色模式为师生和社会创业人士提供快速、高效的发展平台。“学校会举办‘双创’大赛,一些获奖项目有机会在这里得到资金支持。”浩峰睿创空间负责人说。
要与企业在产教融合上配合“默契”,不只是打开“院门”这么简单。学校加强与企业在人员、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人员互派、互用,在科研项目上合作攻关,在培训教学中紧密交流,在重大技术难点上通力协作。目前,我校已建立新立项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效协同创新中心等10余个,建成江苏首个、全国第三个社会科学馆。
在“平台+团队+项目”模式下,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果不断涌现:与多家头部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智能光电4个重点产业学院;牵头组建的苏中中小微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入驻企业30家、深度合作企业170家;建成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双创团队2个……“我们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的发展方向融入教学中,带着学生们一起钻研新技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也能培养其思考、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操中更有获得感。”卢志华说。
“校企之间既要‘合起力’,也要‘扎下根’,最终目的是要集聚智慧,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学校与扬州市经开区、宝应县经开区等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中心、产业学院、中小微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该校还与一批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签订协议,共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毕业生就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区校联动、专产对接”的产教融合新机制已初见成效。
“新时代要求职业教育要提升档次,紧跟科技步伐。我们鼓励教师带着学生在研究中学、在实践中学,身体力行探索、攻破各项行业技术难题。”校党委书记马顺圣表示,产学研融合既是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发展方向,也是科研成果不断契合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2022年,我校机械学院团队在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中获得佳绩。该校全年授权专利16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