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培养现场工程师
发布人:gjxb发布时间:2024-12-16动态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4-12-16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121607

机运五区涂装线滚床停止运行了,需要支援!”对讲机中传来急促的呼叫声音,“马上到!”吉利控股集团长兴工厂设备维修现场工程师班的学员陈钧迅速响应故障呼叫,精准操作排除滚床故障,确保生产线继续运转。这一幕,正是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与吉利汽车合作培养现场工程师的一个缩影。自20233月起,智能制造学院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建“政行企校”四方耦合决策管理的杭科吉利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维修现场工程师学院,共同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精机电设备操作、懂机械电气工艺、会项目运维管理、善工程现场协作、能技术改革创新的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维修现场工程师。

聚焦紧缺岗位,校企“七共”协同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下,对现场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长。智能制造学院携手我国汽车知名企业,围绕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维修一线岗位的紧缺人才需求,形成“七共”协同机制,构建设备维修领域系统储能、赋能的人才培养培训新生态。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以名师、名匠为主体的虚拟教研室,开展人才培养现状调研,进行岗位职业—通用—社会—发展能力分析,构建能力递进、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岗课赛证”一体化融通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适时调整机制。共同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围绕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智能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15门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依托吉利新能源汽车自动生产线技术改造与学校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基于真实项目场景的创新教育。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对标现场工程师培养要求,以核心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现场生产实践项目为核心,校企联合开发典型岗位的教材、培训手册、教学资源库、企业案例库、在线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共同组建校企双栖师资团队,以现场工程师学院为载体,建立“以岗互派、双栖两用”的校企师资匹配平台,互派人员到对方岗位进行项目教学、技能指导、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实践锻炼等活动。共同招生招工及宣传,成立招生招工工作小组,制定“文化考试+技能测试”校企联合招生遴选方案,开发技能测试题库,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组建设备维修管理、汽车产线装调现场工程师班。共建岗位真实场景的实训实习基地,实施“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模式,建成大雁集训营、杭州湾工匠学院、学徒培训中心、国家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综合体,夯实现场工程师紧缺人才储能、赋能生态基础。共同开展现场工程师标准化培养研究,以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岗位群为逻辑起点,绘制人才画像,组建动态调整的“双导师”人才库,打造设备维修现场工程师“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明确“双课堂+双导师”教学组织形式,“二元共育交互训教”教学标准,形成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标准。

聚焦双向赋能,培育成效凸显

智能制造学院与吉利汽车的合作,从招生选拔到教学实施,再到人才培养,每一步都体现了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两年来,双方共同创建了虚拟教研运行机制,构建了三阶递进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核心课程8门、数字化教材10本、“金课”4门、教学资源10项(数字化教学素材700个)、数字化培训课程包1套,建成了集学徒学习与企业员工培训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结合吉利“成蝶+雏鹰”技能人才计划,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优化以态度、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考核标准体系和以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实施体系,构建了集过程考核、结果考核与增值考核于一体的考核评价模式,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学习。通过育训并举,开展数字工匠系列培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00人次、数字技能培训1000人天,社会培训到款200万元。

此外,智能制造学院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其他院校的高度认可。专业群超60%毕业生选择在国家高新区就业,企业用人满意度高,吸引了大华智联、浙江金固等知名企业开设订单班和设立奖学金。成果在浙江省内21所职业院校推广使用,吸引国内同类院校到校学习交流56次。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模具)团队入选第三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以及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依托全国现代模具人才培养示范联盟、浙江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等载体进行推广应用,效能辐射30余家学校与企业。

(作者:谢茂青 何剑敏 陈娜 本文系浙江省科学技术部门关于2024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高端模具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具寿命AI预测模型为例”[项目编号:2024C3507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