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常态
2013-06-06 11:24:32来源:林苑清风网
在现今的政治实践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已相当丰富,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渗透和贯穿了整个公共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新形势发展的超前性和领导干部对监督适应能力的滞后性,形成一对矛盾,表现在少数领导干部对监督的消极应对或无所适从,这种不习惯对工作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实际上,监督已成为当今公权运行中的一种常态,现实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会并适应在监督下开展工作。
自觉接受监督,把它作为一种习惯
权力运行的规律性、执政党执政地位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监督的重要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进一步提高对监督的适应能力已不可回避。自觉接受监督,表现的是一种执政行为,昭示的是一种执政理念,展示的是一种执政形象,必须坦诚面对、自觉接受。
首先,监督是一种需要。人类几千年政治发展史反复证明了一条铁律: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人类总结政治实践得出一个规律,叫欲望腐蚀权力规律,揭示了个人欲望腐蚀公权的特征。孟德斯鸠说:“有权力的人在运用权力时非走到极限决不停止。”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认为:“权力腐蚀人,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这反映了一种客观规律,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对权力实行制约、实行监督。干部成长需要自律,也要他律,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依靠自己的觉悟抵制腐败往往并不可靠。
其次,监督是一种要求。让权力运行接受监督,这既是党的组织要求和纪律约束,也是对权力来源的深刻认识和对权力属性的准确把握。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同黄炎培谈话中就指出:“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就是要走民主之路、监督之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既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尚未完全铲除,加强对权力监督更成为一种现实要求。
再次,监督是一种关爱。大量事实证明,最大的爱护莫过于严格要求、严格监督。有了健全而正常的监督,干部行使权力就会谨慎,自律意识就会增强,就会常常有临深履薄之感。从防微杜渐的角度来说,发现干部用权上有缺点和不足,通过及时帮助、批评,就可以防止他们由小过铸成大错,避免误入歧途。
第四,自觉接受监督是一种境界。习惯监督就是自然而然,就是发自内心,就是习以为常,它体现的是一种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不习惯接受监督,不依法接受监督,不自觉接受监督,往往都是一些“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人,一些不讲原则的人,一些贪赃枉法的人。领导干部越是欢迎别人监督,就越能在工作中行得端、站得稳、走得正,它反映了一种修养、觉悟和胸襟。
科学运用监督,把它作为一种助力
有效监督对工作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学会辩证看待监督,充分认识到监督不但不会阻碍工作的开展,反而是对工作的有力促进。领导干部要学会科学地运用监督,把监督作为开展工作的“助力”。
一是要通过监督集中智慧。领导干部要学会科学充分地运用各种监督的力量来集中政治智慧,使监督发挥出积极效应。比如集思广益效应。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许多闪光的思路都来自群众的智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加需要听取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利于取长补短、启迪智慧。近年来,长沙市在重大部署前都公开征集意见,利用各种媒体和形式展开大讨论,对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制和听证制,以及邀请市民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等,一系列主动接受监督措施的出台,实现了政府与市民的有效对接,融合了民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监督还有点拨思路、查错纠偏等多种积极效应,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运用它,使这些效应发挥出来。
二是要通过监督凝聚力量。首先,依靠社会监督形成良好干事氛围。社会舆论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被西方国家称为第四种权力。领导干部要主动关注舆情民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把重大事项及时通过新闻媒介公布,加强沟通互动,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导向作用,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动力。其次,依靠扩大参与度调动群众积极性。要通过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了解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使大家知道政府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从而让群众心齐气顺,积极性得到最好的发挥。第三,依靠监督凝聚精神动力。廉政的环境是最好的发展环境,自觉接受监督能够促进廉洁从政、弘扬正气,可以极大地提升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与公信力,进而转化为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是要通过监督提高效率。监督的“助力”作用还表现在它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地运用监督,就是要使这一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通过各种监督,促使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能力;促使领导干部充分发扬民主,能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决策层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机制,取得政令畅通、立抓立行的实效。
主动适应监督,把它作为一种素质
行使权力的过程,也是接受监督的过程。顺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时代要求,就是要主动适应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这应成为当前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基本功。
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权力跟责任是紧密相连的,权力越大,责任相对也大。权力用于服务广大群众,服从党和国家的事业,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够经受住各方面的监督,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有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能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务实抓好有利于长远发展、关系民计民生的事情,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克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漠视群众、简单草率的作法,打牢真抓实干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改善工作方式。现实要求领导行为和工作方式要与监督相适应。首先要推进公开透明,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公开是接受监督的基础。随着监督渗透力的不断增强,对权力运行透明化的要求愈加强烈,所以必须做到让群众了解工作的真实情况,如做出了什么决策,决策落实得怎样,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克服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敢公开的思想,努力实现从被动公开到主动公开的转变。其次要遵循科学规律。领导干部作决策、想问题必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划各项工作,避免事前拍胸脯、事中拍脑袋、事后拍屁股的随意性。要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不能脱离实际,蛮干乱干。再次要讲究制度规范。成熟的制度给用权设置了边界,能有效堵塞漏洞和减少失误。要完善本单位人财物议事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尤其要针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同时健全公示、重大事项报告、评议、公开承诺、经济审计以及问责等监督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则程序执行。
三是要强化法制观念。用权的合法,这是经受住监督的基石和支撑。法制观念的增强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监督也是以法律作为依据和尺度。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公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都在增强,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自觉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始终从法律视角来考虑问题,包括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内容和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范。
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要把接受监督的过程当作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把接受监督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